4/14/2014

【The World of Athens】經驗和神話

魏同安同學紀錄

2.6大部分的古希臘人完全依賴大自然的恩惠來延續生命。在這樣的環境裡,古希臘人意識到自身的脆弱。我們合理的假設古希臘人達到一項共識,即世界上有神,來說明這些古希臘人所遭遇的不可掌握之事物,他們也尊重世界上的神。對一個古希臘人來說,任何反常的事情都可以被解讀為神的干預,而且需要人承認神的存在、以及人與神的調解。

2.7例如,伊里亞特第一卷中提到,特洛伊城外的希臘軍隊遭受到瘟疫攻擊。阿奇里斯的反應是去了解負責此瘟疫的神(即阿波羅神,祂同時身兼醫神和疾病之神)如何能被平息,所以他求助於先知。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認知到神所做的事,但只有對神特別敏銳的人,才能詮釋原因並指出與神和解的方法。以下是來自希羅多德(Herodotus)的一個例子,因為有奇怪的事情發生,人們去求神諭,政策立即轉向。當波斯王居魯士(Cyrus)征服小亞細亞時,半島西岸的一個希臘人社群常是想要停止居魯士的將軍哈帕苟斯(Harpogos)入侵:

當哈帕苟斯入侵愛奧尼亞(Ionia)時,克尼迪人(the Knidians)開始挖掘這塊土地的海峽部分,此塊土地約半哩長,目的是要把他們的領土變成一個小島。因為他們的土地是透過這個海峽和大陸連接,而且劃出他們的領土界線。當所有人都投入挖掘土地的工作時,克尼迪人發現,當挖到的石頭碎裂時,工人的眼睛都遭受到突然且超乎尋常巨大的傷害。他們因此派使者到德爾菲(Delphi)請問這個工事的阻礙。而女祭司用抑揚格(iambic)詩歌告訴他們,「不要為海峽築防禦工事或是挖掘它,如果宙斯想要它變成一座島嶼的話,祂自然就會把它變成一座島嶼。」接收到這個回應後,克尼迪人放棄挖掘海峽,當哈帕苟斯攻入時,克尼迪人毫無抵抗的投降。(希羅多德,歷史1.173)

2.8古希臘人賦予神名字以及個性,來界定祂們的力量。一個神通常有許多功能,宙斯是祈求和陌生人之神。宙斯並不一定會對人展現所有的能力。還有其他比較小的神贏得人們的尊敬,這些神和特定地點有關,例如:泉水、樹叢和森林。新神會被引進、舊神也會被淘汰。其他「力量」包括死去的英雄,這些英雄亡靈被認為會守護一個地方(例如:提修斯(Theseus),請見H.1.5; 2.32)

2.9人們可以直接感受到神意的干預,從而進一步產生對神的理解,除此之外,對神的理解也被保留在神話中。神話完全不被視為神聖的經典、亦非關於神的真相(參見7.40)。神話的作用是幫助定義人和神的關係。舉例來說,在詩人赫希赫德(Hesiod, 700-670)的紀錄中,盜火賊普羅米修斯(Prometheus)神話的兩個版本:

Iapetos和有美麗腳踝的海洋仙子Klymene結婚,然後他們一起上床。她生了一個兒子,勇敢的Atlas、還有聲名遠播的Menoitios、細心又詭計多端的Prometheus和常常犯錯的EpimetheusEpimetheus對大忙人來說是個災難,而且他又是第一個從宙斯得到處女的人。而蠻橫的Menoitios被宙斯用閃電貶到Erebos這個地方,因為他蠻橫無理和大膽。在地球的盡頭,Atlas站在嗓音清晰的Hesperides之前,Atlas必須要撐起這個廣大的天空,因為這是充滿智慧的宙斯指派給他的辛苦命運。但他將Prometheus用堅硬鐵鍊綁在他無法脫逃的柱子,而且派一隻老鷹啄食他不朽的肝臟;而這隻老鷹白天吃掉肝臟,晚上肝臟又長出來。這隻老鷹是有美麗腳踝的Alkmene之子Herakles所殺,驅趕走虐待Prometheus之物,然後將他從苦難中解救出來。奧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並沒有抗議,因為祂希望底比斯的Herakles的名聲在地球上更加顯赫,並對祂這個有名的兒子表現尊重和榮耀。然後宙斯也停止對Prometheus感到憤怒(祂之所以生氣是因為Prometheus違抗祂的旨意)。因為當神和凡人在Mekone做決定時,Prometheus深謀遠慮的準備一隻巨牛身上切下來的一部份,來欺騙宙斯。他把肉和充滿脂肪的內臟放入一側的皮膚,並把它們藏在牛的胃裡。在另一側他放入牛的白骨,並精心設計蓋上一層閃亮的脂肪。然後眾神之父宙斯跟他說:「Iapetos之子,最有名的領導者,恐怕你分配的方式太不公平了。」擁有永恆建言的宙斯這樣取笑他。詭計多端的Prometheus帶著微笑和欺騙回答祂:「最偉大也最具榮耀的不朽之神宙斯,請根據你的心選擇吧。」當然,他這麼說是為了要欺騙祂。但是擁有永恆建言的宙斯發現了這個詭計;但祂對這些祂未來即將帶領的人類感到不舒服。所以祂用雙手拿起白色脂肪,當祂看到裡面的白色骨頭時,發現自己被玩弄,祂的血液開始沸騰、內心充滿憤怒。從此之後,人們獻祭給神時,都在神壇燃燒白骨。

但收集雲朵的宙斯說:「Iapetos之子,親愛的朋友,你永遠是如此狡猾,你現在還想要耍詭計。」擁有永恆建言的宙斯憤怒的說。祂沒有忘記Prometheus的詭計,也因此拒絕讓可憐的凡人使用永不疲累的火。但Iapetos勇敢的兒子欺騙他並偷走永不疲累的火的光束,把火藏在空心蘆葦中。而當雷電之神宙斯看到火又重現人類之中,祂心如刀割,內心憤怒,立即要求人類付出代價。在宙斯的旨意之下,有名的跛腳之神(編按:指工藝之神Hephaistos)從泥土中製作一個謙遜女孩的形象;雅典娜給予她腰帶和銀袍、在她臉上罩上一個令人驚豔的刺繡面紗、並在她頭上戴上用春天花朵做成的可愛花環;而那位著名的跛腳之神為她戴上祂做的黃金頭冠,以取悅祂的父親宙斯。在這個頭冠上祂造出許多陸地和海洋的神奇動物,栩栩如生,且都十分美麗。而當祂造出這個盜火的代價、這個可愛的邪惡之物,祂把她帶到人和神聚集之處,她展現她的對華麗服飾的喜愛,而這是萬能神灰眼的女兒(編按:指雅典娜)給予她的。而當不朽的神和平凡的人類看到這個陷阱有多深、且人類無法逃脫時,他們都十分驚訝。因為所有女人都從她而來,這是平凡的人需要承受的詛咒,女人對受詛咒的貧困沒有任何幫助、卻準備好要分享財富。他們就像雄蜂一樣在蜂巢裡被蜜蜂餵食,也像他們的共犯。因為蜜蜂從白天忙碌到黃昏,並建造充滿蜂蜜的蜂巢,但雄蜂則待在家裡,並用他人的辛勞填飽自己的肚子。同樣的,雷電之神宙斯讓女人成為平凡人的詛咒,而且成為煩惱的同伴。

但是宙斯還製造其他的代價。如果一個男人逃避婚姻和其他女人製造的麻煩,在他的悲慘晚年會沒有人照顧他。當他活著的時候,他有足夠的物質生活,但死後他的親戚會瓜分他的財產。一個有好太太的男人活著得時候可以用良善平衡他內心的邪惡,但如果他活得不長且痛苦,內心和精神都遭受傷害,這樣的男人就沒有救藥了。(赫希赫德,神譜507ff)

神把人類類以維生的東西藏起來。因為你可以輕易在一天之內產出你一年所需的物資,所以可以丟開所有工作需要的東西和牲畜。但是宙斯把人類謀生的東西藏起來,因為普羅米修斯的欺騙讓他十分憤怒。祂計畫讓人類深深的憂慮,祂先把火藏起來。但是Iapetos高貴的兒子把它又偷了回來,藏在茴香梗裡,雷電之神並沒有看到。而收集雲朵的宙斯生氣了,祂跟普羅米修斯說:「Iapetos之子,沒有人比你更聰明,而你很高興從我這邊偷取火並欺騙我。但你為你自己帶來麻煩,也為後代人類帶來麻煩,對人類,為了交換火種,我會給予一個邪惡的東西,讓他們內心充滿喜悅、而他們會擁抱毀滅。」

眾神和人類之神這樣說著,然後笑了。然後祂叫有名的Hephaistos盡快混合泥土和水,在其中注入人類聲音和力氣,並給它神的外貌和處女的體型。祂叫雅典娜教她編織有圖案的衣服、而阿芙蘿狄特在她的頭注入黃金魅力、強力的慾望和深深的憂愁;而祂吩咐祂的僕人赫密斯(Hermes)Argos的殺手,給予她賤人和狡詐的心。

祂如此吩咐,而他們都遵從Kronos之子宙斯。跛腳的Hephaistos依照宙斯的命令把泥土塑造成謙遜處女的樣子,雅典娜給她衣服和腰帶,神聖的優美女神(divine Graces)和說服女神(Peitho)為她戴上項鍊,美麗的四季女神為她戴上春天的花朵。根據宙斯的命令,Argos的殺手在她的心中放入謊言、華而不實的語言和狡詐行為;而神的傳信者賦予她聲音並稱她Pandora(意義為「所有賦予禮物」),因為所有住在奧林帕斯的神都給予她禮物,讓她成為男人和其事業的毀滅。

而當這個致命且無法逃脫的陷阱建置完成時,宙斯派出Argos的殺手、也就是眾神快捷的傳令官,帶著Pandora這個禮物給Epimetheus(編按:即普羅米修斯的弟弟)Epimetheus忘記普羅米修斯曾告訴他,千望別收下宙斯給的禮物而應該要把禮物送回去,避免為凡人帶來麻煩。但他接受了,而且直到大難臨頭時,也沒有發現她將帶來的麻煩。(赫希赫德,工作與時日42ff.)

2.10這些關於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包含大部分古希臘人對人類的理解。赫希赫德用神話的語言呈現人類為何是農夫和水手。故事的核心是科技的基礎、烹煮食物和犧牲的火。犧牲被視為和神分享的行為,同時,也是欺騙的象徵(這或許反映古希臘人在人性上的狡猾,也同時呈現神在神諭、預兆和夢境中的欺騙,參見2.12)。這些故事把女人當作是所有生活中麻煩的來源(參見3.19),像是婚姻、貧窮、繼承、老年和生病。人類再次透過與眾神生活的比較而澄清自己的狀況,也和野獸的生活比較、最後和「黃金年代」(Golden Age,此時代人類生活很輕鬆,不必工作)的生活比較。


2.11赫希赫德用普羅米修斯的神話,加上根深蒂固、互相關聯的多種想法,嘗試傳達出他對人類經驗的了解。人們很難定義「古希臘人心中的」神。也因為如此,古希臘人並沒有異端或正統的概念(4.71)

參考資料:
The World of Athens: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Athenian Culture 
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
Chapter 2 The Metaphysical Environment pp. 91-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