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者:許家琳老師
時間:3/26 (Wed) 15:30-16:30
地點:清大人文社會學院 C310
記錄人:陳揚升
原來的講題是古希臘陶器簡介,不過我想在展場已經有所介紹,所以我就講不再展覽提到的,也就是陶器燒製的問題。陶器的燒製若是失敗,那麼陶器也不能展現在我們眼前了。陶器的燒製過程通常是不被了解的,一方面是陶工沒有留下方法,另一方面有些陶匠也覺得這是秘密。事實上我們等等就會知道,陶器燒製的過程只要稍有不同,結果就會千變萬化,我去問陶匠時他們也是故作玄虛的。我們判斷的標準主要是陶器的燒製材質,以及其他訊息,包含其上的花紋、燒窯的遺跡,以及現代陶匠的意見。
我們在現代的陶器上可以看到龜裂的釉,我們可以知道釉在燒製後會收縮與膨脹。而古希臘陶器上塗有黑釉,所以一件陶器要完美,陶器與黑釉的收縮與膨脹狀況很重要。希臘人物陶器上的釉與陶器完美的結合,現在留下來的只有四萬四千件左右。
我們目前的線索是發現在南義大利的兩座窯的遺跡,因為窯裡與附近都遺留相當大量的碎片,所以我們可以推知這是燒窯的遺跡。也有發現其他的窯的遺跡,但附近卻沒有發現碎片,所以我們謹慎地說,目前只有這兩座。前頭有狹長的通道,後方是圓形的空間,中間有支撐物。這兩個窯殘留的遺跡大約是離地三十公分左右。
建窯材料是陶土。之所以用陶土。木頭、金屬(銅、銀),都是希臘人已知的物質,但熔點都沒有這麼高。陶土的熔點則是1000度,甚至1500度都不熔化。另一方面,金屬也太貴了。岩石呢?溫度太高時也會崩裂。陶土在高溫之所以不崩裂,是因為其間有相當大的孔隙。磚塊是用陶土與植物的混合物,可以增加孔隙,就不容易破掉,因為可以均衡熱漲冷縮的情形。另一方面植物也有加強陶土連接的功用。其他優點是保溫,因為植物本身也會燃燒而放熱,藉此維持溫度,使窯內失溫不太快。
在這兩座窯裡也發現了灰泥,是陶土、植物、陶器破片的混合。這可以封住窯內的空氣,也可耐高溫。陶磚、含植物的陶磚,以及灰泥的使用次數很有限,這些東西經燒製後會變得更緻密,孔隙越來越少,熱漲冷縮造成的破裂也會更明顯。所以古代的窯只留下底部,上半部都消失了,可能就是因為破裂而不再被使用。
窯的復原圖上,火室大約有兩公尺長,火室是拿來放燃燒物質的空間,燃燒物質可能是木頭或糞便。燒出來的火、煙會到達燃燒室,也就是我們剛剛看到的圓形空間。在燃燒室上方,雖然我們現在找不到了,但應該是一具有孔洞的陶板,然後是器室,是圓頂的,最後就是排氣孔。為何是圓頂的呢,我們根據的是柯林斯陶板重建圖上來推測的。燃燒室後方也有被發現放陶器的空間,因為火與煙是往上衝的,後方並不直接被衝擊,所以溫度反而較低,可以用來當作第一次塑燒的空間。所以古希臘不只在氣室,在燃燒室的後方也可以放陶器。
圓柱形的氣室、半球狀屋頂之優點,在於可以引導火、煙順暢均勻地在氣室運行,若是有折角,可能就會造成氣流混亂。火室雖然有兩公尺長,卻只有25公分高,可能就是要在這麼小的空間裡盡量加熱且集中,讓熱不散失。圓形的燃燒室也是為了熱氣均勻的緣故。
雖然陶器會盡量放,但也不能亂堆,陶器之間要有足夠的空間讓熱氣通過,陶器與陶器之間的空間越大,氣流就越強,就會帶出更多的氧氣,讓燃燒更旺,空間越小則是相反,不同的擺放方式就會讓陶器燒出來的結果不同。
當火焰燃燒時,會生許多草木灰,都含有納、鉀,一旦接觸到陶器,就會附著在陶器上,使陶器產生污點。但古希臘的陶器上都沒有這些汙點,這表示古希臘陶器沒有受到這些灰的影響。如何做到的呢,可能是將欲燒製陶器放在另一個更大的陶器中間。我們在兩個窯的遺跡中發現了許多陶管,被燒得非常緻密,上面汙損嚴重,可能就是承接了相當大的直接衝擊。我們也知道有一些陶器是燒壞的,而且通常都是在陶器的背部。在陶管上都有孔洞,讓熱氣散出來。但這些孔洞也可能會讓熱氣過度集中,造成危險,所以陶匠可能就要選擇陶器比較不重要的位置來放。
燒製的過程沒有文獻記載,這部分就依賴陶匠的常識以及科學的原理。溫度在上升至100度時很緩慢,過100度時水會變為水蒸氣,這個過程若是太快,變化的衝擊可能使陶土崩壞,所以陶匠會慢慢加溫。另一個時間點是573度,在這溫度上時應會改變結構,若是太快也會造成陶器破裂。但陶工怎麼可以知道現在幾度?有一些徵召會出現,100-300或400度時,或冒出白煙、灰煙,這時主要是水蒸氣的發散。如果煙囪出現黑煙,這個黑色是碳的顏色,是從燃燒材質中跑出來的,大概是650度左右。溫度再高,炭就可以燃燒,這時大約是900度左右。由柯林斯發現的畫來看,當時燒窯大概可以達到900度。另外,窯的顏色也會隨著溫度改變。
火焰的燃燒進程。現有的理論有三階段,分別是氧化焰、還原焰、氧化焰。第一階段,陶土與黑釉中的鐵化合物同時被氧化變紅;第二階段,陶土與黑釉中的鐵化合物同時還原變黑,黑釉融合形成;第三階段時已經停止加溫,溫度開始下降,但黑釉不受影響,繼續留在陶器上。燒製溫度有幾種看法,認為溫度一定要夠高,不過現代的理論也重視燒製的時間,現在認為雖然溫度較低,但若持久燃燒也是有可能成功的。
老師向同學們講解陶器燒製的細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