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網頁原本是配合教育部補助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【人文藝術及社會學科經典研讀課程計畫:古希臘經典研讀課程計畫】之執行而設立。計畫結束後[學習心得與讀書摘要分享]這個單元仍將持續更新,以分享老師同學們的學習心得與讀書筆記。
3/07/2014
【學習奧德賽】古希臘語之發音與伊里亞德第一卷之朗讀
清華大學語言所博士班郭育賢同學撰
伊利亞德(The Iliad)是公元前8世紀撰寫的作品,為西方文學最古老的文獻之一,但其故事背景其實比成書時間還要再早幾百年。
而所謂的古希臘語,事實上並無唯一且固定的版本,它反而是一個隨著時間不斷地在改變的語言,而且還會存在不少方言。因此,在閱讀荷馬史詩的時候,沒有一個統一的發音標準可以參考。
除方言差別之外,上古希臘語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比較代表性的階段:Epic (Homeric), Attic, Koine。荷馬史詩的語言即是其中最古老的,也就是Epic。然而,在朗讀伊利亞德的時候,我沒有全然採用Epic時代的發音。這個決定有若干個原因:首先,在學古希臘語的時候,我們時常會讀不同時代的文獻,自己選擇一個統一的發音會相當方便。當然,之後如果要再進一步去研究荷馬史詩的話,也可以稍微改變一下發音,以接近當時的說法。
其次是聽辨的考量。中級古希臘文二班上所有的同學都是國語母語者,所以也要想好一個台灣人比較夠聽辯的發音系統,讓大家在課堂上方便討論詞彙與文法。
最後是語音演變。就像世界上所有的語言一樣,古希臘語的發音一直不停地在改變,有時候會導致原本發音不同的字,聽起來一模一樣。為了避免這種同音字的問題,我們會選擇與拼寫最相容的發音。
雖然我選擇的發音不是重建的上古希臘語發音,它還是保留著大多數的現象,而且我使用的任何不同之處,都有在比較後期的希臘語發生過。一言以蔽之,可以把這個發音當作一種未曾存在過的古希臘語方言。
以下是Epic Greek發音描述:
上古希臘語的子音系統相當簡單,有兩個流音[l], [r],兩個鼻音[m], [n],兩個擦音[s], [h] (而且[h]只能出現在字首)。塞音有分三類(有聲,無聲不送氣,無聲送氣),每一類另外有三個發音部位,總共九音:[b], [d], [g], [p], [t], [k], [pʰ], [tʰ], [kʰ]。[p], [t], [k]的發音大約等同於國語ㄅ、ㄉ、ㄍ,[pʰ], [tʰ], [kʰ]的發音大約等同於國語ㄆ、ㄊ、ㄎ。另外還有三個雙子音,[ps], [zd] (也有人說發音為[dz]), [ks]。
母音系統比較複雜,古希臘語母音有分長短,另外有不少雙母音。短母音為[a], [i], [u], [e], [o],長母音為[a:], [i:], [u:], [ɛ:], [ɔ:],雙母音為[eu], [ei], [ɛ:u], [ɛ:i], [au], [ai], [a:u], [a:i], [ou], [oi], [ɔ:i]。
古希臘語還有一個所謂的polytonic system,不像國語的聲調,也不像英語的重音,也許可以跟日語某些方言比(例如京都日語)。Accent有三種:grave (ὴ), acute (ή), circumflex (ῆ)。Acute accent代表比較高的語調,有點像日語的高音調。Circumflex accent只能放在長母音或雙母音上頭,代表的是下降的語調,但是不像國語下降得又快又低。Grave accent是原本有acute accent的字,隨著句子裡面的語調改變發音。它的發音是平的,與沒表示accent的母音一樣。
以下是我採用的發音與Epic Greek的差別:
為了聽辯的方便,我會將[pʰ], [tʰ], [kʰ]的發音換成擦音[f], [θ] (同英語thing之th), [x] (同北京話的ㄏ,國語與英語無此音)。這個發音演變其實是在Koine時代之後發生的,現代希臘語也使用這些發音。
[zd]/[dz]的子音發音改成[z]。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子音較早期的發音迄今不明,後來也變成[z]。
母音[u], [u:]改成[y], [y:] (發音接近國語ㄩ),雙母音[ou]改成[u:]。這個演變是大約公元前4世紀發生的。
其他發音,包含accent,與以上描述的Epic Greek之發音相同。
根據上述的發音,以下是我為伊里亞德第一卷第一到二十一行所作的錄音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F7ZBqptugI